产品溯源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共同完成追溯任务。
1、产品生产履历中心 该中心是产品追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主要用于对产品生产单位生产履历信息的统一管理,履历中心记录产品的基础信息、生产信息、原材料来源信息、使用的物料信息、包装信息、销售信息等,构成追溯管理的基础数据库。通过履历中心,可以查阅与产品有关的生产、加工、销售、检测等各类信息,实现对产品全链条的追溯。
2、追溯码管理 追溯码是对产品追溯码的编制,该编码可以实现数字化加密,实现一个包装条码标签对应唯一的一个产品追溯码。
系统特点:
可以将自身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全面直观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包括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品牌优势。借助智能种植监控功能,消费者登陆手机APP就能够实时查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农业劳作情况,参与到农产品种植生产的监督过程中来,提升对品牌的信任度以及黏度。
监管部门或其他监管者可通过溯源系统对进驻农抬头农产品溯源平台的相关农产品以及生产者进行种植过程的全程监督,可以追根溯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食品安全。
为企业提供了科学的管理平台,二维码或RFID的智能管理,使食品保鲜、出入库管理更为科学,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
追溯系统可与物联网农业智能监测等系统共享数据库,数据库更全面、可靠性更高。
那么,农产品溯源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甲方:溯源是为“证真”
溯源往往是农产品信息数字化后加密数据上链,这基本上是借助各种技术来实现一对一的物理实物对应和追溯。如果溯源系统能够确保数据全部是自动化采集,没有人工干预,完全可以达到“证真”目的。而实际上,在现实的市场中,广大的消费者也确实需要这样的方式来为自己所消费的农产品“证真”。
只是当前国内农业还不能做到数据全部自动化物联网采集,粗放式的种养殖或者部分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或者只有局部的自动化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场,仅限于部分大棚而不是全部区域。而且牛羊养殖、水果种植、蔬菜大棚所对应的智慧技术和场景不同,如果不能规模化和产业化,就很难做到全部数据自动化采集。
因此,通过溯源“证真”需要农业的规模化,同时还需要通过技术和经济的手段解决溯源系统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溯源链上的各个节点为什么要配合上链?农民为什么配合来输入或者上传各种数据,而且还要加密?溯源二维码在流通环节中会不会有人因为利益冲突来仿造篡改?物流运输环节的人为什么要费事多做一步上链的动作?等等。
乙方:溯源是为重建信任
消费者已对农产品的品质、产地、农药残留等等信息失去了信任,因而,溯源是为了重建消费者的信任。所以,这是一个信任问题,不是为了溯源而溯源,而是要建立一套数字可信体系。
数字可信体系是假设节点都是真的,只需要进行“证伪”或者惩罚。这时候,“证伪”只需要抽样抽查或者接到消费者投诉时再进行检测。同时,可信资产进一步与人绑定,包括可信度、身份和声誉,来打造一个透明的可信性共识,而不是对应物理资产信用。
农产品溯源首先是一个建立在规范化生产基础之上,打造优质企业的品牌标识系统,企业参与溯源,规范生产就能打造品牌从而提高销量,为农超对接机制的建立奠定质量保障基础,对政府、企业、消费者来说是多赢的。建立农产品的数字可信体系,溯源只是手段。我们需要从构建一个新的产业协同的生产关系入手,建立“溯源+数字可信”机制,打造一个有良性循环的经济生态。